104.09.13 醫院遊戲治療實務應用研習會(衛保組王慧雅)

日        期

2015.09.13

出  差  人

王慧雅

會議名稱

醫院遊戲治療實務應用研習會

地        點

中國醫藥大學互助教學大樓1A01教室

 

會議內容摘要:

  遊戲治療的定義是遊戲治療者與兒童的互動關係,而治療者必須受過良好的訓練,知道如何選擇遊戲器材及發展一份安全的關係,讓兒童能用其最自然的溝通方式-遊戲,來完全表達及揭露自己的情感、想法、經驗及行為(Landreth,2002

  遊戲治療又分為非結構遊戲治療及結構式遊戲治療,說明如下:

(一) 非結構遊戲治療:

1.   使用時機:入院時、治療前或做完治療後的恢復期

2.   進行方式:兒童自由遊戲,而治療者或陪伴者則在旁有效的傾聽,與回應孩子的遊戲行為、內容、遊戲過程中可能的想法、意圖及感受,並給予鼓勵。

(二) 結構式遊戲治療:

1.   使用時機:醫療介入前,或需要孩子更能同理及理解醫療過程時。

2.   進行方式:與兒童自由互動,依小孩的狀況不同,選擇不同的方式,舉例如下:

(1)  配合型小孩:由治療師說小朋友生病需要接受治療的故事,並直接角色扮演。

(2)  抗拒型小孩:由治療師講一個玩偶需要接受治療的故事。

(3)  焦慮害怕型小孩:由治療師講小熊陪小主人接受治療的故事。

二、心得與建議:

  整整一天的課程,講師帶了很多治療性遊戲的媒材,也帶了一些互動式的遊戲,可惜場地太大,參與的人太多,原本期待講師會像帶團體一樣,分成一小組一小組地帶,讓我們更能深入其境,練習操作的技巧,所以建議之後能辦理小班制的治療性遊戲課程。

  回到家後,我試著用講師的例子,運用在自己小孩的身上,小孩一開始覺得我換了不同種的溝通方式,覺得新奇,但看不出來有什麼特別的效果,可能是技巧有待加強,也或許需要時間,才能看出成果。我想如果「遊戲是兒童的語言、玩具是兒童的字彙」,那麼身為父母的我,就應該更努力去了解小孩遊戲及玩具背後所代表的意義,期待下次有機會接觸醫院以外的遊戲治療實用運用課程。